这里的人们都称呼自己为索伦人。
而三部则是指当地最大的三个部族,分别是达斡尔部、鄂伦春部、鄂温克部。
作为辽国契丹武士的后裔,这帮人战斗力本就不低。
因为生活在极其苦寒的地方,想要活下去,就得不择手段。
平日里杀个虎,博个熊跟玩似的。
又因为祖先是军旅出身,给部族定下的行政模式也大多是军伍行令。
以至于索伦三部天生就具有强悍的组织度。
个体战力强,组织能力强,纪律性高,能接受各种恶劣的环境,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民族。
和戚继光从义乌征矿兵是一个道理。
而且满清这帮子人做的更绝。
皇太极将索伦三部改编为索伦八旗,算是正式将索伦部纳入满清编制。
而后来人为了保证索伦部战力不下降,愣是不让索伦人往南迁徙,只能生活在恶劣的黑龙江一带。
而且还限制了各种物资的进出。
索伦人的日子不是一般的苦。
哪怕是想要一口锅,都要派出百名儿郎去征战,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要说索伦部服吗?
他还真服了,这群保持着原始结构的部落民,最是慕强,对于击败他们的强者更是予取予求。
而能得到出兵后的赏赐,更是感激不尽。
甚至到了希望被征调出兵的地步。
此时的索伦三部得到举族出兵的命令之后,各个部落都快疯了。
战争就代表着可以有盐、糖、茶、铁,有各种物资,有各种精良的器物兵甲!
是部族不可多得的大好事。
于是三部在索伦总管扎木汗的带领下,近八千名索伦骑兵集结起来。
按照皇太极的划分,其实索伦部只有十七个牛录,能凑出五千战兵都已经是极限了。
可架不住人家全民皆兵啊。
这八千骑内,有一千名是索伦部认可的成年人,也就是十四五岁可以狩猎的青少年。
还有近千名妇女,嗯……可以上战场的妇女,胳膊比腰粗那种。
真正做到了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