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掌权后,评价谢玄和王珣:“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后谢玄果然拥旄杖节,主持北伐,收复河山,王珣年不及四十,已为宰辅重臣,深得皇帝倚重。
“王公说笑了……”刘道规没有得意忘形,这些话听一听也就罢了。
“那便姑且当某说笑了。”王谧伸了个懒腰,又斜躺回牛车,“朝廷有重新重用北府军之意,天师道众尾大不掉,你兄弟二人出身彭城刘氏,勇力过人,在军中广有人望,当早些从军,为国效力。”
“多谢王公指点!”
这几句话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
其一,可以确认朝廷这次是真的要重用北府军,以往谢玄被调回京口,朝廷也几次传出要重用北府军,但都只是空穴来风,如今从口中说出,基本可以确定了。
其二,朝廷重用北府军,除了内斗,也是为了防备天师道作乱。
这年头能爬上朝堂上的人,可以怀疑他们的气节和能力,但绝对不能怀疑他们的智力和眼界。
胡人的威胁远在天边,但天师道的威胁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会稽郡。
皇帝和司马道子也许看不见,但朝堂上总有人看出一些端倪。
“早些回去修养,日后遇上麻烦,可派人来建康乌衣巷王府知会一声。”王谧几乎没有高门子弟的嚣张跋扈。
要知道,与寒门结交会拉低他的评价。
转过巷口,牛车吧嗒吧嗒,向西行去,悠闲而惬意。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名士,刘道规目送许久,方才与众人一起返回外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