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3)页
早逝后,断了顶梁柱,荀家再没出过两千石的高官,门第衰落。
    加上桓氏、谢氏崛起,挤掉了不少高门的门第。
    陈郡袁氏一直唯桓家马首是瞻,袁宏、袁乔、袁真都曾辅佐过桓温,江左曾有人戏言:路遇一桓,十步之内,必有一袁……
    “桓使君有何喜好?”
    “除了游猎,喜好交游名士,五石散、娈童美姬……”
    这些几乎都是“名士”们的标配。
    桓弘乃桓冲第四子,今年不到四十,出生时,桓家已然大富大贵,自幼锦衣玉食,有这些爱好再正常不过。
    不过这些只能作为参考。
    喜欢玩乐之人,并不都是酒囊饭袋,当年谢安也喜欢带着姬妾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入朝为官,便是一代名臣。
    桓冲好清谈,食五石散,最终死在这玩意儿上……
    到了晚上,刘广之和刘黑罴带回一人,脑后梳了一个武将常用的平髻,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刘广之介绍道:“这位是高珣高子玉,乐安高氏,当年与某一同追随谢都督北伐,先为中兵左部司马。”
    左部司马,也叫千人督,掌管一部兵马。
    “彭城刘道规见过高司马!”刘道规抱拳一礼。
    北府军中除了刘氏,另一大姓便是高氏,刘氏分彭城、东莞、沛县三支,高氏更多,有渤海、陈留、乐安、渔阳、辽东四支。
    目前最出名是陈留高氏,曾出过袁绍外甥高干和一代名臣高柔。
    淮陵太守高素、东莞郡守高雅之都出身渤海高氏。
    “刘参军多礼了,既然都是京口乡亲,日后当互相帮扶才是。”高珣直来直去,极有武人的干练之风。
    刘道规大蛇随棍上,“何须多言,我京口从来都是一家人!”
    京口侨人还是比较团结的,都是北方侨人,有共同的身份认同,六七十年的融合,几乎就是一个整体。
    如果有他的支持,刘道规这个中兵参军底气就硬了。
    至少有个可靠的盟友。
    一个在军府,一个在军队,互为表里,互相扶持。
    “既是一家人,在下就直言,刘参军可知自己有杀身之祸?”高珣一开口便是惊人之语……
    (本章完)
第(3/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玄学美人直播牵红线,京圈霍总稳坐榜一赶海:系统在手,我的眼睛就是尺暗恋七年失败后,我被竹马强娶了非洲创业实录从进山打猎到富可敌国恶雌娇软:深陷五个兽夫修罗场地球不屈:混沌秩序综影视:女配她迷人又危险八零大佬绝嗣?好孕娇娇一胎双宝!重生八零,我一皮包公司竟成了科技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