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爹!就是咱们现在学的这些书没用了!这一次如果考不上,以后就不用考了。因为朝廷要实行新的科举考试,书也是新的书,不再是以前那些儒家经典之类的书了!”
“啊?”
刘大善人被儿子这番话弄糊涂了:“那不是天塌了吗?怎么也不是对你不利?”
“呃,因为科举出了武科,如果我今年考不上秀才,可以报名武科考试,照样能光宗耀祖!”
“武科?”
刘大善人一脸诧异:“你的意思是,练武也能考科举,也能当官?”
“能啊!”
刘轩兴奋道:“武状元起步就是六品高官!一点也不输给文状元!而且,还能同时参加文科考试,可谓文武双全!”
刘大善人总算是反应了过来,也跟着儿子满脸兴奋:“好好好!能当官就好!”
“哈哈哈!”
父子俩开怀大笑,就像武状元被他们收入囊中了一般。
另一边,江南道,扬州。
南方素有‘科举之乡’的美名,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游离到南方,进行文学创作。
因此,南方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乃至到了几百年后的明朝,南方士子的科举能力,都要远高于北方。
故而,明朝建立之初,还闹了个轰动一时的南北科举案。
“今年这科举,吾必及第!”
一场酒会上,一名状态微醺的白袍士子,手拿酒壶,豪气干云的向周围的士子发表宣言。
其中一名身穿青袍的士子,则笑呵呵地打趣他道:“以岑兄之家世,还需要考科举吗?本公子可听说,你大哥在东宫可非常得宠啊!”
周围的士子闻言,也戏谑着纷纷附和。
“是啊!有你大哥这层人脉,怕是不用考了吧!”
“就是就是,有人脉就不要跟我们抢了嘛”
“你们在胡说什么!”
白袍士子显然有些生气,然后怒视众人道:“我大哥说了,以后朝廷的官吏,逢进必考,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家族名望就能当官了!”
“啊?真的吗?”
有士子惊诧道:“那岂不是说,我们也有机会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