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侯还和李教授,船长坐在一起喝了酒。
不管怎么说,这一顿饭吃下来,原本彼此之间还很陌生的人,关系就变得融洽多了。
尤其是那些学生,第二天见到赵小侯都没有了那种很明显的敬畏感,虽然还是老老实实的打招呼,但至少神色正常多了。
从上船的第二天开始,赵小侯就拿出了自己的渔具,蹲在船尾开始垂钓。
他之前就观察过了,这艘科考船上最好的垂钓地点就是船尾。
因为船上厨房的废弃物都是通过一个通道朝着船尾排放的。
这等于就是一个无形的打窝机器。
因而,每到厨房开始准备午餐,晚餐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自己的海竿,挂上一条冰冻的小鱼去船尾蹲守。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渔民近几十年的不断捕捞,大夏近海的渔业资源已经近乎于枯竭。
虽然这十多年,大夏制定了定时禁渔的政策,但短时间内,渔业资源是很难完全恢复的。
因而别看赵小侯每天都去船尾蹲守,也能够看到很多海鸥在船尾的浪花里追逐。
但赵小侯一周时间下来,也就只钓了一些几斤的小鱼。
对此,那些学生都感觉赵院士之前发在网上的照片应该是运气好。
现在嘛,露馅了,技术不咋得。
当然,即便是如此,也没人敢去赵小侯面前嘚瑟。
而赵小侯的收获寡淡,也打击了李教授几个老师想要钓鱼的积极性。
毕竟他们是老师,在自己学生面前,如果连大鱼都钓不上来,着实有点丢脸,也放不下架子。
再说了,李教授几个老师也没有带渔具。
反倒是船长帮着赵小侯说了几句话。
大意就是这一带不太可能有大鱼,想要钓大鱼,过了这上千海里可能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