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话,更能够适应人类的生活,同时星际太空站可以建造为圆球状,内部空间更大,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类。
毕竟如果采用模拟重力环结构的话,那么星际太空站就只能够建造为环形,这样的话,内部空间较之采用人造重力技术的星际太空站小上很多,材料的利用率也会大幅下降。
不过人造重力技术乃是4级文明的门槛之一,赵小侯在开始补全之初,就知道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还好,反重力飞车的设计图难度不算太高,只不过补全之后,所得到的反重力技术恐怕层次会比较低。
但只要能够获得一部分反重力技术,哪怕只是低层次的,赵小侯也有信心将其完善改进。
就在赵小侯埋头对反重力飞车设计图进行补全的时候,1号智能ai终于将第一批10台超级强化版本霍尔推进器制造成功,并将它们安装到了10艘太空采集船上。
而李英楠的项目组这个时候也完成了对太空采集船的改造设计,之后用了一周时间,将那10艘改装了超级强化版本霍尔推进器的太空采集船全部改造完成,使之成为了太空采气船。
当然,这样的太空采气船较之太空采集船2型那种系统奖励的采气船,在很多方面还是要差上不少。
但在赵小侯看来,这玩意先解决有无的问题,之后有时间再继续改进即可。
而这个时候,远在木星的那批太空采集船已经完成了对木星乃至于木星卫星的勘探工作,并开采了一批木卫特有的矿石,正在返航之中。
在返航之前,他们就陆陆续续将勘探数据发送了回来。
得到这些勘探数据之后,1号智能ai随即就出具了一份详细的勘探报告。
忙中偷闲看了勘探报告的赵小侯,随即就下令,让改造完成的太空采气船起航,先行奔赴木星采气。
同时,第二批太空采气船也在加速建造之中。
第一批太空采气船在出发20天后就与前往木星勘探的太空采集船交错而过。
看到那些太空采气船的速度,那些太空采集船里的宇航员都感觉吃惊。
这并不奇怪,300公里每秒的速度和80公里每秒的速度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