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第一期只招收1000名各类科研人员,但光是报名的就超过十万之多。
当然,这里面很可能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家伙,但即便是如此,也足以让赵小侯惊叹了。
关键是其中不少科研人员都是大夏各大研究所的精英或者骨干。
赵小侯都可以想象到,等这场招聘会结束之后,那些院士跑来找自己麻烦的场景了。
但即便是如此,他也不会放过这些科研人员的。
由于报名的人数太多,赵小侯在一番挑挑选选之后,最终确定了3000名面试的名单。
没法,这已经是精益求精的结果了。
实际上达到赵小侯标准的应聘者,至少有五六万之多。
但他也不可能真的将这么多科研人员都招聘进来。
那样的话,整个大夏的科研工作都会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确定3000人的面试名单,至少不会影响太大。
但这3000人也基本上算是大夏科研领域里精华的一部分了。
毕竟也不是所有精英科研人员都愿意跳槽的。
人家干得好好的,有前途,有岗位,有成绩,就这么跳槽就太亏了。
而来报名的科研人员大多都是在原单位混得不太如意,或者说想要换个新环境的那种。
面试环节很快就在大夏35个大城市里召开。
毕竟有很多科研人员压根就没时间来京北参加面试环节。
因而也就只能让小侯科技公司人事部的员工和负责面试的科研面试官们辛苦一下,赶赴这些大城市,举办面试环节。
很快,面试环节的情况就全部反馈到了他这里。
等赵小侯将所有情况查看了一遍之后,大笔一挥,将这3000名面试者全部拿下。
甚至于他还让小侯科技公司人事部专门建立了一个档案库,将那些没能进入面试环节,但能力又比较强的科研人员都归入了这个档案库。
总人数大约为5万3000多人。
之所以建立这个档案库,完全是为了星际太空站未来的发展需要。
招聘的这3000名科研人员只是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