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眼,探花!其余人等皆为二甲,赐进士出身。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按照明时的规则,一甲进士会进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二甲多为州府官员,三甲授予知县……
    翰林院就是事实上的后备内阁人选,不过李定国却没设翰林院。
    在他的认知里,内阁大学士们都应该有基层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合适的策略。
    如果按照明朝那样,一甲进士直接入翰林院。之后就是在朝廷高层各清贵衙门实习,然后就进入各部担任侍郎尚书,再入阁……
    这样的人根本不了解基层地方的详细情况,但是一个帝国的政策却由这些人决定。
    所以李定国决定不设翰林院,不设庶吉士。
    走人才专精路线,他规定以后入阁的大学士,必须有州府县的工作经验,所以,这次的科举,李定国决定所有进士,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三百名,全部下放到地方做知县。
    在知县任上考察合格者,任知府,有专精技能的可以入各部,比如有人擅长刑名,则入刑部,法部!有人擅长算学,入工部!有擅长治水的,入水利局!有擅长治理行商者,入商部!
    不过一旦进入十部,就很难入阁了!想要入阁,需有丰富的主政经验,从一县,到一府,到一声……
    按照李定国的计划,以后入阁的大学士不是从翰林院选,而是从各省布政使选,能主政一省民政者,才有资格主政全国。
    不过李定国的计划,那些考生们还不知道……
    到了放榜日,这次没有淘汰者,只是区分三甲……
    一甲二甲入殿接受皇帝亲自考察,三甲者由吏部直接下放至各县上任。
    恰好这次考察,秦臻堂撸了不少地方官,从知府到知县,一大批满清留下的官员被解职。
    这批进士正好补上那些官员的缺。
    这次考察,表现好的升职,表现不好的下马,中规中矩的暂时留任。
    ……
    此时的李定国正在进行最后的复试,为这次科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百多个进士进入太极殿,太极殿内只有李定国和五位主考官。
    此时考生们的试卷被呈送给李定国。
    李定国只看了前二十名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穿书校园,我癫亿点怎么了?快穿:你惹他干嘛,他恋爱脑来着!九幽剑帝轻轻一钓,纯情糙汉别太红温了炊事老兵:奋斗在九零年代皇尊杨九天陈艺天尊皇婿杨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