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军攻破荆州,荆州知府兵败殉城,荆州满城遭到汉兵屠杀,湖北巡抚惠龄、荆州满城右副都统成德侥幸突围,一路沿长江逃奔至武昌府。
这是惠龄、成德两个人联名编出来的弹劾折子,里面还有被他们带走的那些满人的署名弹劾。
弹劾谁?
自然是弹劾湖广总督毕沅,都怪毕沅刚愎自用,调走了湖北全部精兵,致使湖北防务空虚,才让潜藏在湖北各州府的白莲教叛逆有机可乘。
而且,湖广总督毕沅带着两省大军,在湖南平苗都快打了有一年,苗乱不但没平,反而还有愈闹愈大的势头。
这不正是湖广总督毕沅剿贼不力,或者说是在故意养寇自重,如此无能总督,还心怀叵测,理应即刻罢去总督职务,押赴京城候审。
惠龄、成德把丢了荆州城的责任二一添作五,全推给了湖广总督毕沅,又顺带提了一嘴荆州将军兴肇,而后还费了不少笔墨,给荆州知府崔龙见请旨死后的恩荣追封。
如此一番春秋笔法,尤其对自己等人侥幸突围,还救下了许多满人八旗的家眷,不说只字未提,却也笔墨甚少,刚好与其中满人家眷们的署名相对应。
这送到京城,摆在乾隆皇帝眼里的,便是两个身在湖北,一心为了大清的八旗忠臣良将,之后因为无兵可用,导致无力回天,只能浴血奋战,勉强保下了满城里的部分八旗满人,作为文官的惠龄甚至还身负重伤。
这般忠良,自然是不可能再罚,反而还应大大嘉奖,连带殉城的荆州知府,也要给个追封哀荣,算是鼓励其他汉官,只要能为大清死战,就算死了也能无后顾之忧。
都有封赏,那谁该受罚,或者谁该背锅呢?
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初。
大汉军正式从宜都县迁至荆州府,以荆州府为中心,沿江往西一府三县及成片乡镇所辖,尽入大汉军囊中。
其余荆州所辖,监利、公安、石首三县官员,在得知荆州城破、知府殉城、巡抚突围东奔武昌,全都为之大震。
荆州城都无兵可用,这三县自然更是没兵能打,而且他们也没法像宜昌、荆州二府那样去募兵。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