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斯远眨眨眼,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脱口便道:“要不我还是跑吧!”
“啊?”邢夫人纳罕道:“都说了琏儿不过是扫听了一嘴,又不曾真个儿去寻访,你跑个什么劲儿?”
陈斯远苦恼道:“你莫忘了那婚书!”
“与婚书何干?”
“啧!贾雨村补缺是真,只怕一路护送黛玉也是真!莫忘了黛玉与贾雨村可是有师从之谊!说不得林如海临终就将黛玉托付给了贾雨村照料。
真个儿论起来,于黛玉而言,只怕贾雨村比老太太还要亲近几分。
这般想来,林如海去年就病了,就算年初给陈家写了婚书,又岂能不与贾雨村言说?我若与贾雨村照了面,岂不什么西洋景都被拆穿了?”
注一:晚清恭王府有记载,大丫头月钱一吊,饭食补贴500文,每年还有例赏,十两上下,小丫头月钱500文,饭食300文,例赏折半。
这段记载大概是道光时期,一千五百铜钱抵一两银子,由此推测例赏大概顶十个月月例。
又,放例赏多为春节、端午、中秋以及主子生辰,春节稍重算作两份,那么推测每回例赏为两个月月例。
元春封贤德妃算是大喜事,按春节规矩放四个月例赏。
所以荣国府一个二等丫鬟,每年到手起码二十二吊钱,这还不算吃饭、衣服等用度,算算每年实际收入二十几两,快三十两了。
这时候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有三十两就能过得不错。所以现在理解为啥贾家家生子打破头也要往荣国府挤,抢着当奴才了吧?
为这个例赏查了一个多小时,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