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在位时,中原就开始不断有洪水之灾,百姓愁苦不堪。
这主要是因为人族的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河道河床抬高造成的。
加上不周山倒塌,洪荒震荡,洪荒大地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水流汇聚往东,在平原地带一旦雨水增多,就很容易造成洪水肆虐的情况。
大禹的父亲鲧受尧之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之久的时间,也没能治理好这连年多发的水患之灾。
舜巡视天下时,发现鲧用堵截的办法治水,乃是治标不治本,反而越治越严重,遂将其问责处死于羽山。
鲧的儿子禹自幼便拜入了真武的门下,修炼有成归来后,主动向舜帝请命治理水患。
而舜在简单询问考验了他一番后,也便决定让他去试一试,并且安排了颇有才能的伯益和后稷一起去帮他。
于是,禹带着伯益和后稷一起去召集百姓,开始了他功在千古、名传后世的治水大业
禹视察河道,并检讨了父亲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之法,变堵截为疏导。
他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用石莫亲自炼制、经真武之手赐予、能随意变化大小粗细的定海神针铁测度地势的高低,并树立标杆,合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百姓走遍各地,沿着提前规划好的水道,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
禹的母亲得知他铁了心的想要去治水时,便先安排他成了婚。
他与涂山氏之女女娇刚刚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去治水了。
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有进家门。
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被妻子女娇抱在怀里,孩子已经懂得喊父亲了,挥动着小手和禹打招呼。
禹也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后世,正是他劳心劳力、废寝忘食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的方法虽好,也很有效,可是事实上这连年的洪水却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