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信闻言后也不再询问他的意见,只是跟他介绍一下要引进什么宗流和人物入场来。
张岱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注意到这名单中并没有净土宗的代表人物,于是便询问道:“何以无列净土宗僧人?”
“六郎果然不懂佛门中事,净土宗以善导禅师为创宗祖师,善导禅师坐化之后,两京都无名僧可称继其衣钵。虽然信徒众多,但能统合宗流的大德高僧却少,即便是有,恐怕也不会屈就长寿寺。”
听完高承信的解释后,张岱便叹息一声道:“这实在太可惜了,我家中不乏恩长修持念佛三昧,本来还想趁今番为净土宗在长寿寺谋一法场,以便恩长往来礼佛……”
讲到这里,他忽又望着高承信说道:“请问十六兄,能否在长寿寺中开创一净土院、我自访募名僧坐镇寺院,也使都内净土信众有所奉从。”
净土宗因传方便法门,不重经典仪轨,所以也就没有其他宗流那么多的名僧,用一句比较落伍的话来说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仰模式。
张岱要的只是长寿寺这个壳来借鸡生蛋,他又不是真的要光大佛门,只需要让都下民众、尤其是那些甚少与外界沟通的宫人们提起长寿寺来,知道里边有一个净土院,能够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这就可以了。
至于说这个净土院中有没有名僧坐镇,这根本就不重要。更何况净土宗信徒们只要念“阿弥陀佛”,究竟当世有多少本宗的高僧,他们怕是也不知道。
高承信倒也不疑有他,闻言后便点头笑道:“这又是什么难事?六郎此计大益我事,长寿寺七八座僧院,分你一座又如何!稍后你我同去巡寺,你要选哪座僧院,预先扣出即可,哪怕只做私家院舍也未尝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