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借读的意思就是表面意思。
    “下面的学子可以在府学读书,但不占用府学的童试名额,必须回原籍所在地参加童试,如此,既能使下面的学子能够有更好的老师教导,更好的读书环境,也不使地方有所不满”
    赵安认真的样子好像他真的是在努力提高扬州府的教育水平,而不是想靠借读圈一波钱。
    不过,这种做法的确能够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大幅提高“借读生”的学习成绩。
    毕竟,府重点中学的牌子挂在那。
    无论是环境还是师资水平,府重点都是独一档的。
    何况,校长还是府教育局长亲自兼任。
    所以,推出借读政策也可以理解为赵安这个府教授是为提高全府教育水平做的一次大胆尝试。
    于公于私,都是站得住脚的。
    “大人,这个合适么?”
    马学正是典型的技术官僚,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向来是上面怎么吩咐他怎么办,因此对“借读”这一新鲜概念仍是心存疑虑。
    “有什么不合适?法无禁止即可为,况这也是为本府广大学子造福的好事,难道你们就不希望本府多出些人材,于举业这一块力压江南那些名府不成?”
    擅于做思想工作的赵安不想搞一言堂,因此必须将“借读”一事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那就是要在全省争先!
    扬州虽然是国际大都市,但在科举这一块还是不如江南的苏州、松江、常州等府,原因无它,江南那地方文风太他妈的盛了。
    上次乡试江苏全省共有三万多生员参加,最终录取举人六十九人,而这六十九人中江南就占了四十七人,江北的扬州、淮安、徐州三府仅占二十二人。
    南北比例是二比一。
    因为成绩显著,江南府州县的教官升迁速度就比江北的要快,乾隆四十六年的苏州教授常某如今都升知府了。
    都是一个省,读的教材也都是一样,为何扬州就不如人家江南?
    有问题就要解决,而不是明知不如人家还不想办法求变,在那固执的以为只是人文环境、学生素质不如人家。
    反正,不管府学其他人怎么看,赵教授是坚决不认输的。
    “借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甩渣男,追大佬,我的人生我做主悟性觉醒道书觉醒!少年一人一剑破苍穹!锦衣卫通灵破案:开局获凌波微步致命偏宠,顾少步步诱哄出狱后,假千金被厉少霸宠独美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大反派也有春天2炸了女主鱼塘,小师妹独自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