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如果去年这部电影如期上映的话,估计大家还能客观一点的评价。
可是架不住,又隔了一年,一年的时间,期待感从预售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来被拉高了多少。
结果电影宣传的时候,各种主打推理,各种主打悬疑,把大家的胃口吊足了。
可是结果电影上映之后,所有期待这部电影的观众,都发现,特么的被骗了!
有个网友的评论可以说说出了无数给差评的观众的心声。
“去年1月,为了迎接《唐探3》,我不仅看完了《唐探》网剧,还重温了《唐探1、2》。结果《唐探3》延期到今年春节档上映。于是前几天我又重温了一遍前两部电影和网剧。终于等到了心心念念的《唐探3》,看完电影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等了三年,你就给我看这个?”
而大家对《唐人街探案3》有多失望,那么对陈默这个最早说“实话”的人就有多歉意和追捧了。
可以说之前大家说陈默“双标”啊,阴阳资本家之类的有多少,现在看完三部电影之后,那吹捧就有多猛。
前文就说过了,虽然网络上,比如豆瓣啊,时光网啊这些影评网站,虽然评分什么的,被很多人骂说已经不具备参考性了。
可是实际上呢?
其实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至少,一部评分特别高的电影,可能未必真的好到那个程度,但是却也必然不会是一部大烂片。
同样的道理,一部评分低于六分五分的电影,那同样的也肯定不会是什么好电影。
而评分人数上去了,那么评分多少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如今呢?
你可以说陈默之前双标,是用自己的多年建立的口碑和公信力来为《你好,李焕英》做营销宣传。
是阴阳资本家,是公信力破灭。
可是陈默能操控的了大家的真实的感觉吗?
至少,那网络上数十万人的打分,总不是陈默操控的吧?
“当初骂陈默双标的人呢?现在《唐探3》评分58,《李焕英》81,事实证明人家只是提前说了大实话!对烂片重拳出击(《唐探3》),对瑕疵片客观评价(《李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