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并不算坏,甚至很多人非常爱国,希望能为国效力。但他们认为国家比皇帝更重要。他们和赵椹的关系也很淡薄,缺乏忠诚感。
之所以还留着这支军队,主要是因为士兵们爱国心还在。他们知道这一点,所以看到郭将军带人投奔贾似道时,并不感到意外。
赵基并非有意要害贾似道,他和贾似道关系不错。如果贾似道肯回头,赵基也会想办法帮他洗清罪名。虽然赵基不太聪明,但对当皇帝的一些道理还是懂的。
毕竟嘛,翰林院这地方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呢。
好多好多不能在外边随便说的秘密知识呀,都在翰林院里藏着,能学到手。赵基就在那里面捞了不少好处。
其实啊,赵基也算个懒散的主儿。
但要是遇到感兴趣的,还是会费点劲儿琢磨琢磨;要是不感兴趣的,连瞅一眼都懒得。
翰林院里的那些学问本就挺无聊的,赵基压根就不想沾边。
可谁让他当了皇帝呢?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等他真坐上皇位了,才发现事情没他想得那么简单。皇帝不像他之前以为的那样随心所欲,权力也没那么大。
大宋跟士大夫一起治理国家,那些士大夫在朝堂上说话特有分量。
要是皇帝跟士大夫们闹僵了,最后很可能就被底下大臣给架空了。
赵基在历史书里看到过,有些皇帝用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分散士大夫的力量。
不过赵椹虽听说过这招,心里明白自己使不上劲儿。
要是他真有这本事,也不会被叫“傻子”了。
现在他懂了不少,自己也觉得挺不容易的。
赵基就觉得这事挺牛的。
就因为这个,当年为了保住皇位,赵基只好跟大臣们妥协,也去翰林院待了一阵子。
那段日子虽苦且枯燥,但他确实学到不少。
有些当时觉得没什么稀奇的,后来才发现特别有用。
时不时就会突然想起那些东西,一下子就懂了门道,对设计这些办法的人佩服得不得了。
在翰林院,他还学到了一些颠覆世界观的事。
原来在皇帝眼里挺重要的东西,其实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