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上奏,这种情况很少见。朝廷本来就有递奏折的规矩,就算有些大臣有问题,也能通过奏折解决,不会在早朝时突然开口。
历史上要是真有人像电视剧里那样随便提问题,结局一般都不好。毕竟朝堂上有那么多大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要是都拿出来讨论,早朝根本开不完。
大家都挺讨厌这种拖堂的。朱雄英虽然一直在外面,但对朝廷的事也略知一二。按规定,大臣想在早朝发言要先向皇帝申请,得到允许才行。
其实早朝只是走过场,提议和解决方案早就定好了,只是走个形式说一下。正常情况下没人会真的讨论这些。再说,站在后面的臣子根本听不清皇帝说什么。
朱雄英明白后才意识到,很多事不过是做做样子,大家根本不知道皇帝具体说了什么。
可尽管如此,这些人还是装出一副听得特别认真的模样。
毕竟,在朱雄英第一次经历这样正常情况时,也是一头雾水。
他完全蒙了。
为什么呢?
因为朱雄英发现,有些大臣不停地点头。
好像在赞同皇帝说的话一样。
但皇帝根本就没说什么重要的内容。
等到他明白真相后,
就觉得那个场景真是搞笑至极。
实际上,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普通话这种说法。
就连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也没普及普通话,只是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把中原全盘统一了。
这样一来,大家用同一种文字交流就容易多了。
然而,
华夏各地的语言却没统一。
不少来自不同地方的大臣说话口音很重,
其他人根本听不懂。
在朝堂上没法写纸条交流。
那些大臣说的话旁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如果让他们公开讲话,
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正因为如此,
古代朝廷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
有的大臣经常上朝,
却还不太认识皇帝。
因为低级官员只能站在最后面,
连皇帝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