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千。在宝东这个地方,因为有玉珍和纪万林,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我想,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吧,无论走到哪里,它都是最坚实的依靠。
宝东的风,带着熟悉的味道,轻轻抚过我的脸颊。我独自回到这片土地,心中藏着一个沉甸甸的目的——办理低保。工作人员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只有在宝东居住,才具备申请资格。
初来的傍晚时分,我拨通了妻子国春玲的电话。“春玲,我到宝东了。”电话那头,传来她关切的声音:“咋突然就过去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缺啥就跟我说。”
我顿了顿,说道:“我这次回来,是想办低保。咱得在宝东住,才有资格申请。”电话里一阵沉默,随后国春玲温柔地说:“行,你安心办,有啥需要我帮忙的,别一个人扛着。我和儿子在哈尔滨这边都好,你别操心我们。”
我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现在都有工作,生活也稳定了,我就想着不能一直拖累你们,我也得有自己的收入。”国春玲着急地说:“说啥呢,你是我丈夫,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挂了电话,我独自走在宝东的街道上,思绪飘回到从前。曾经,我和春玲一起为生活奔波,日子虽苦,却也充满希望。后来,儿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事业,春玲也在哈尔滨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我,却好像渐渐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回到住处,我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周围略显破旧的环境,心中五味杂陈。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是春玲发来的消息:“别忘了吃饭,照顾好自己。写作的事儿也别落下,你不是一直喜欢吗?”看到这条消息,我的眼眶微微湿润。
说起写作,那是我心底一直未曾熄灭的火焰。曾经,我在晨报的征文大赛中获奖,得到的奖金支付老弟为我垫付做核磁共振的钱。那笔钱,是我在困境中的一丝温暖,而写作,也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宝东的日子,我一边为办理低保的手续四处奔波,一边重拾写作的笔。清晨,我会去菜市场,听着小贩们的叫卖声,感受着生活的烟火气;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