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挠挠头,思考着说:“我还没想好,反正多待些日子,陪陪他们。工作了以后时间少,平时很难见上一面,我想着趁这次多住些日子,帮他们做点家务,也好好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二姐,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就都跑那么远呢?咱们当年可都守在老家,没出过远门。”
玉珍轻轻叹了口气,耐心地说:“时代不一样了,孩子们有他们的想法和追求。外面的机会多,他们想去闯闯,咱们做父母的,也只能支持。只要他们过得好,咱们也就放心了。想当年咱们守着老家的几亩地,日子安稳但也平淡。现在孩子们有更好的条件,出去见见世面,也是好事。”
老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是,他们在那边当老师,教书育人,也是好事。就是一年到头见不着面,心里空落落的。每次挂了电话,总觉得家里空荡荡的。”
玉珍安慰道:“现在交通方便,想他们了随时能去看。等过完年,我也琢磨着去山东看看我儿子一家。坐个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不像咱们年轻那会,出个远门可费劲了。”
这时,纪万林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提前买好的春联,笑着打趣:“你们俩在这儿聊啥呢?聊得这么起劲儿。老远就听见老三你的大嗓门了。”
玉珍笑着说:“正说孩子们呢,老三过两天去山东看儿子,咱们二小子也快回来了。你买的这春联真精神,今年过年肯定更有年味。”
纪万林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那可不,我挑了好久,就盼着孩子们回来,贴上春联,热热闹闹过个年。这春联一贴,喜庆劲儿就全来了。”
三四个月后,老三从山东回来了,刚到家没多久,就提着一堆礼物往玉珍家走。一路上,他碰到熟人就热情地打招呼,还不忘分享在山东和家人团聚的喜悦。
“二姐,我回来了!”老三走进房间就喊,声音里带着旅途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
玉珍从屋里迎出来,笑着说:“老三,这么快就回来了,在儿子家待得咋样?看你这满面春风的样子,肯定过得不错。”
老三满脸笑意,兴奋地说:“好得很!我那孙女,都快认不出我了,长高了不少。一家人在一块儿,热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