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他父亲的后事,张深松再次来到他父母的坟前。他跪在地上,抚摸着那冰冷的墓碑,心中五味杂陈。疫情虽已过去,可留下的伤痛却难以愈合。他望着远方,仿佛看到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风轻轻吹过,像是父母温柔的抚摸。这里,是他父母的归处,也是他心灵的寄托。他知道,无论生活怎样继续,他父母的爱永远不会消散,就像这土地,深沉而又厚重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那几家亲属的生活轨迹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唯有汪小广一家仍然坚守在自强前屯这片土地上,依靠着包地维持生计。
而张深松和宋宝强则选择了离开这片土地,搬到了宝东县里居住。这几年,张深松更是背井离乡,远赴天津打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足够的资金,将来能够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
相比之下,姜子龙的妻子则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处境。由于需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儿子,她在寻找对象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然而,她并没有被生活的压力击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万丰母亲家后院,住着姚老师。每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里,姚老师就会准时牵着他那条浑身雪白的狗出门溜达。那狗像个调皮的雪球,在他脚边欢快地蹦跶。
这时,福祥老人要是正好路过,准会咧着没牙的嘴打趣:“我说姚老师,你瞅瞅你,天天带着这狗瞎转悠,有这闲工夫,咋不养头肥猪呢?养个一年半载,到过年的时候宰了,还能痛痛快快吃口肉。”
姚老师听了,也不生气,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慢悠悠地说:“福祥叔,我可养不来猪,那味儿大,我闻不惯。养狗多好,还能陪着我解解闷儿。”
“哼,养狗有啥用,又不能吃!”福祥老人撇撇嘴,背着手走了,嘴里还嘟囔着姚老师不会过日子。
早些年,姚老师住的是街面房。那时候,政策不允许个人干商业,街面房再热闹,对姚老师来说也没什么实际用处。他每天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