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要是用好了,会比兵器还要锋利。
他要以武砍鞑子,以文伐文臣,特别是那些欺上罔下,只想着和鞑子议和的文臣。
赵安冲着程储道:“程夫子,你编撰的开蒙书,我早就看过,没有问题。所以他们所说,你不必挂怀!反倒他们,拿着所谓的呕心沥血之作,不过是咬文嚼字,居心叵测罢了!”
见他是要对他们之间的争论盖棺定论了,一个被吊着的文人大吼道:“士可杀,不可辱!我大靖文人素有傲骨,岂是你一个武夫能辱的?我等心血又岂是你一言可断的?你当自己是仙师呢!”
莽夫变武夫了?
这是想激化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
相似的套路在浩瀚的历史中,不知道重复多少遍了。
他们能不能玩点新鲜的?
而且连仙师都给搬出来了。
要知道这里的古史中没有孔夫子,而是有一位不知姓氏的夫子。
那夫子同样博学,以仁、义、礼、智、信传道受业。
学生众多。
后来经过一些大儒完善,逐渐形成了儒学。
他也被历代皇帝尊为“仙师”。
很显然,已经被神化了。
他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无比崇高,不容冒犯。
赵安没有上当,直接无视了那文人,对程储道:“不过我大靖开蒙之书匮乏,咱们倒是可以多编撰一些。”
程储连忙道:“不知侯爷有何想法,老夫愿洗耳恭听!”
他可是目睹过他的才华的。
随便沉吟,便是传世之作。
这样的人想必对开蒙之书,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实稚童教育,一直都是他的心病。
如今的大靖循规蹈矩,病入膏肓,能够教给稚童的都是几百年前的东西了,毫无新意可言。
来到铁门堡之后,他也在革新。
奈何还是不尽如人意。
所以他对赵安的期望很高。
赵安微微一笑道:“我们可以编撰一本三字一句,通俗、顺口、易记的开蒙书,涵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稚童熟读此书,便可知千古事!”
程储万分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