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月前,离此地一日路程的青翠山脉之中。
……
昊阳西落,天边云霞如金箔般铺展,往日青葱的山峰,亦化作一座座巍峨的金山。
青葱山峦间点缀着五村七寨,诸寨借蜿蜒崎岖的山路,通至群山之中规模各异的平地,而平地之上有五座村落,由一条傍溪大路相互联结,周公村便位于这条出山道路之旁。
周公村得名之由,乃因村中曾出一位秀才,其后为官,衣锦还乡,后人遂改村名为周公村。
周公村近村口之学堂内,坐着十来位年龄各异之孩童。这些孩子皆来自五村七寨,此刻皆无精打采,有的甚至已点头瞌睡,口水垂涎。
“读书可启智,读诗可增慧,明理可深刻,尔等需用心学习,无论日后行至何处,皆应勤读书……”,昔日秀才官所捐赠之书籍,亦仅两本,皆为村长所藏于家。
两本正经书籍诵毕,村长老夫子便于讲座之上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村子之历史,反复所言,皆是那位秀才当官之事。见小娃娃们似在“颔首”认同,便愈发讲得起劲。
而这座历经多次修缮、已使用多年之学堂,正是那位秀才官归来后所捐赠。
少年对村长老夫子所讲之秀才公故事并无兴趣,然其每次皆全神贯注地聆听村长讲述奇闻逸事中之神仙篇章。虽村长所述模糊不清、篇幅甚短,然仙人飞天遁地、移山倒海造就此大陆之神奇情节,却给予他无尽之想象。然村长每次讲述此皆寥寥数十字,讲述武林高手飞檐走壁之记载,反较此为长,此亦令少年颇为不满。
少年凝神谛听窗外声响,侧耳清晰分辨出哪些是务农归来的大人,哪些是挑货出山的青壮等等。
今日乃出山赶集之期,亦是归乡省亲之时,往昔每年大伯家皆于此时归来,归来时大伯周淳会携礼而至。
念及大伯归来便有山外美味可享,且未来数日有堂兄相伴嬉戏,年方十岁的少年暗暗瞥了一眼村长老夫子,心中只盼能即刻飞奔归家。
不知过了多久,许是村长亦觉屋内光线稍暗,遂止“诵经”,重重地喘了口气,舔了舔略干的嘴唇,望向案上的水碗,端起狠狠饮了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