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皱了皱眉,似乎还想再劝上几句。
李天佑转身快步离开,直到走进喧闹嘈杂的煤厂,心底的寒意才稍稍褪去。
煤厂里,成垛的蜂窝煤整齐地码在墙角,而裹着油布的机煤球则堆成座小山。
机煤球山的旁边支着杆老式磅秤,秤砣在售货员手里捏着。
售货员称完重量后,便会由后头拨弄算盘珠子的老会计收取钱票,在购煤证上盖公章,开具凭证。
最后,便是等待送煤工人配送。
等排到李天佑时,售货员正忙着搬煤,头也没抬地问:“你要几斤煤呐?”
“同志,我要买个蜂窝煤炉子和两百块蜂窝煤。”
售货员停下动作,抬头瞥了李天佑一眼:“你要买蜂窝煤炉子?”
李天佑语气疑惑:“炉子全卖没啦?”
售货员连忙否认:“嘿,哪儿能是啊,你稍候片刻,容我把这煤码放齐整了,立马儿就成!”
李天佑看着售货员把煤码好,又从老会计那取了张票,压在了煤堆上。
在这煤堆前方早已码着好几垛,一看就知道是有人预定好,却还来不及送的。
“这位同志,你是要个蜂窝煤炉子,再配上两百块蜂窝煤,是这意思不?”
李天佑点了点头。
售货员迅速从煤厂后头拿出了个蜂窝煤炉子,难得热情地介绍:
“咱这炉子就使那四寸的蜂窝煤,炉子三块一个儿,煤是两分四一块儿。”
听到这个价格,除了李天佑外,后面排队的人几乎都收回了好奇的目光。
售货员见状也是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上头想要推广蜂窝煤,说是比机煤球更安全。
可民众连肚子都还填不饱,哪舍得每年多花上一倍的钱去讲究安全。
这不,他们煤厂的赵经理整天对着蜂窝煤炉子唉声叹气,愁得直挠头。
想了想,似乎怕这愿者上钩的顾客跑掉,赶忙又补充道:
“这蜂窝煤可比煤球好点火多了,压根儿用不着煤末子助燃,真不是我不乐意送您呐!”
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