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里不仅有凉拌黄芽菜,还有腐乳作为开胃菜。
沈淮意识到不对劲,跟谢护卫对视了一眼,立即叫来小二。
“小二哥,这两道菜看着很特别,能否给我们介绍介绍?”
小二哥指着黄芽菜,熟稔的介绍道,“此菜名为玉蕻(hong),是江南春城的名菜,传至桂宁府少说也有十年八年了。”
沈淮心下暗惊,接着又听到小二哥说,“传闻,这玉蕻菜是温家二公子下江南游学时发现的,而且非常爱吃,所以才花五十两重金买下了种植秘法。”
“这么说,贵店的玉蕻(hong)菜是温家供应的咯?”
“是温家,但不是温二公子家,是温二公子家的旁支。”提及温家,小二语气尊敬,“温家一门三进士,书香门第,自然不会做这种营生。”
一门三进士。
说明温家有点东西!
沈淮又问,“除了温家,还有人会种玉蕻菜吗?”
“公子说笑了,温家的东西,谁敢染指啊?”
“那这个呢?”沈淮指着腐乳。
“这个啊,这个叫青方秘酿,是我们府城几十年的老字号了,分号遍布桂宁十二县,东家姓芳,现在给二位上的是原味的。”
听到这里,沈淮摆手让小二下去。
“我还以为沈家的黄芽菜和三元腐乳是独一份呢,没想到,江南早就种有,芳家更是几十年的老字号。”
据他所知,豆芽到了宋朝,才被当做蔬菜食用,然后逐渐在民间传开。
在这之前,豆芽是用来做药膳的。
仅在宫廷和世家贵族之间流传。
明清时期,无人不知豆芽,不吃豆芽。
现在看来,文献仅供参考。
有些东西,文献上没有记录的,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只是当时无人记载并流传下来。
导致后人误以为,当时没有这个东西。
沈淮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现在看来,惯性思维,加之对文献的信赖,让他信以为真,觉得大夏不会有这两样东西。
以至于忽略了古人的智慧。
可他忘了,高手在民间。
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