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看完之后,开怀大笑:
“我本以为他会把那首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给补全了,未曾想他竟然会另想一首如此贴切的。”
晏殊也是如此料想的。
但都没有料到宋煊他是真的能写啊!
“依我之见,此篇诗赋当为第一。”
“大抵很难再发现比他写的还要好的诗赋来了。”
晏殊、范仲淹连连感慨。
至于一直都看不上宋煊的宋绶,也不得不承认。
若是有学子善于此道,早就该扬名了。
总不能像宋煊这般懂得如此隐藏自己吧?
放眼整个天下,怕是难以见识到这样的学子。
张师德也从宋绶嘴里得知宋煊这小子在勇武方面也颇为厉害,看来他想要把窦臭给踹到河里,不是吹牛皮啊!
其实张师德对于宋煊如此不谄媚的性子很是欣赏,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
“希文,速速把宋十二的其余试卷全都调出来,一起查探。”
张师德倒是要瞧瞧宋煊是个全才,还是个偏科“战神”,将来也好重点给他补齐短板。
待到范仲淹把丙房集合起来的试卷,从中抽出宋煊的四张试卷。
几个人当即就开始评判起来了。
贴经中规中矩,看其答题匠气味道很重。
一瞧就是没有名师教导,全都死记硬背。
墨义没什么错误,背诵的不错,但看不出太多的基本功来。
因为相比于诗赋和策论,这两科范仲淹也没想着考多复杂。
总不能过于打击学子们的信心。
然后几个人瞧着宋煊的策论,表情各有不同。
晏殊一直紧皱眉头,宋煊这篇策论过于超前了,完全可以给朝廷中枢那帮宰相瞧一瞧李继迁的包藏祸心。
而且有些话,不宜往外宣扬。
“他倒是说起来希文有些理想主义了。”
晏殊摸着胡须过意略过其他重点:“最后还说自己是书生之言,当真是既激进又保守,极其矛盾,当为中庸!”
晏殊也明白宋煊记住自己的教导,所以才会在策论当中稍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