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楼的事情,除了是士大夫们的风雅趣事外,也是要对女人祛魅的一种手段,免得将来见个女子就走不动路了。
至于一起扛枪这事,在座的都默契的没有提及。
大家都是要考进士走仕途的。
谁愿意来去跟个贼配军一样去扛枪啊!
不过他们倒是认同宋煊所言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容易成为生死之交。
宋煊也无所谓都认同自己的说法。
在座的这几个是为了义气,还有人是因背后有各自的依仗不惧来到这,都没什么问题。
大家相识一场,筛选同频过后,总归是要慢慢接触的,适不适合深入交流。
但一场宴席下来,众人对宋煊都是有好感的。
就像大家都没有饮酒,但是宋煊以凉浆代酒,与每一人都碰杯交流认识一二,就算是他熟知的张方平都没有被落下,宋煊照顾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散烟不落人,敬酒不越人,避免跳过某一个人,确保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重视和尊重,避免出现尴尬或者被冷落的情形。
以前宋煊觉得这屁用都没有,但现在他用起来却觉得效果还行。
至少在酒桌礼仪上,如此办事不会让自己平白多出敌意来。
宁愿所有人都不敬,也不要不敬一人。
同样在座的学子们都没有遇到过如此事的经验,故而被宋煊单独祝酒,多是有些受宠若惊的。
宋十二他当真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你是平民出身,还是家里是官宦出身,他全都一视同仁。
吕乐简在宴会上极为活泼,他也没有经历过如此之事,故而对宋煊很是感兴趣:
“十二郎那首词我倒是真的喜欢,今日此情此景,不知你可否题诗一首,涨一涨我等学子的士气?”
“确实。”
“我是听闻十二郎当时在考场上一蹴而就,根本就没浪费太多时间,便写出如此好的词来,着实是让我等羡慕。”
一下子众人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
请宋煊来一个。
连张亢都放下碗筷,准备听一听宋煊新作的诗词。
当然了。
他也明白是有人想要探一探宋煊的底。
瞧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