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章之听后,说道:“但愿如此吧!”
验收结束后,工厂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又面向社会招聘了八男四女共十二名临时工,其中张广安的弟弟也幸运地得到安置,成为综合加工厂的一员。
几天后,小炼钢、轧钢车间正式开始试生产,机器的轰鸣声在厂区内回荡,预示着新的发展篇章即将开启。
不久后,木箱加工车间也宣告成立。
工厂将新建的宽敞工房分配给木箱加工车间,这间工房面积达636平方米,内部设备齐全,配备有圆盘锯机2台、双头截锯机2台、平刨机3台、带锯机2台、铣床2台、开隼机1台、合装机1台。裴同国的徒弟刘玉富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被调来担任车间主任。
原本下乡的青年也全部借调回来,担任临时工。
曾经作为国村青年点的房屋,如今借给村里,改建成了小学校的校舍,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综合加工厂扩建的这段时间里,工厂里各个车间也纷纷提交申请,希望能够增加人员、添置设备。
随着工厂的不断发展,厂工农户、赵村、西张村等附近社员的生活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公社顺势成立了工业办,专门负责管理社员到厂里出工时的费用结算及提成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用工管理。
然而,农场的生产却遭遇了困境。
与此同时,工厂住宅建设仍在持续推进,西张村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可耕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三线员工的生活需求。
刘玉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宋东方汇报。
宋东方心急如焚,多次前往市里、县里沟通协调。
但县里农业所对三线厂私自用地的行为十分不满,坚决要求三线厂补办相关手续。
几天后,县农业所派人与冯章之、王国庆一起对土地进行复测。
随后,工厂按照要求撰写申请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
不久后,省农业局下发了土地批复证某农土字{1976}第70号 。批复证上特意备注:“此项工程(建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