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9)页
    八月二十七日,午后。
    京师东,朝阳门内外,集聚了诸多百姓。
    经商的、种地的、占卜的、相面的、修脚的、唱戏的、赶车的,还有僧人、道士、书生等,皆在其中。
    此非有人专门召集,而是百姓自发来此。
    不多时。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朝阳门。
    “东崖先生来了!东崖先生来了!”有人兴奋地喊道。
    这位东崖先生。
    便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阳明弟子王艮的次子,当下已六十六岁的泰州学派当家人王襞。
    王襞讲学于东淘精舍书院。
    他倡导心学,主张人人君子,强调百姓日用即为道,崇尚治国应以尧舜为范本,平等爱人。
    他之所以如此受欢迎。
    乃是因他关心黎庶,常年以来不间断地向平民讲学传道,学说反映着底层贫民意识。
    自嘉靖二十七年起,王襞除在泰州讲学传道外,先后被各个地方主官邀请,在杭州、建宁、南京、苏州等地讲学。
    他每次讲学都有数百人参加,涉及各行各业,讲学影响,已超过其父王艮。
    他喜欢在讲学途中,随性去乡村讲学。
    因亲近平民,能将大道理通俗化,受到各行各业底层百姓的喜欢。
    王襞曾多次被人举荐为官。
    但他遵从其父王艮“吾愿其为学问中人也”的教诲,终身不仕。
    人生抱负是:靠讲学使得天下治,成为万世之师。
    可谓是名声传遍整个大明的民间大儒!
    王襞不喜朝廷的法治,但与朝廷的关系尚可,因为他的讲学主张,向善向美,能够维持乡里安定。
    此次,也是朝廷邀请他来参加百家议政。
    王襞此番来,非为功利。
    而是为全天下的私人书院而来,为让天下人言论自由而来。
    张居正对他的许多治学理念是支持的,但厌恶王襞的盲目崇古。
    作为一个变革者。
    张居正追崇的是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韩非子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这与王襞的崇古理念正好相反。
    王襞很儒雅,多次掀开窗帘向围观的百姓
第(1/9)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熢火之下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妖孽皇太子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侯门主母重生,演到你灭门我的极品尤物姐姐武神主宰隐居八年后,战神赘婿下山退婚了王小明修仙记万道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