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小万历令周夫子绑缚恶吏进京,意味着是对《大诰》之法的认可。
此举令绝大多数官员都难以接受。
《大诰》那是杀官的法,不是治世的法,若因此事复兴,那大明官场必将大乱。
这一刻。
官员们并没有出列反对,他们在等张居正驳斥小万历。
内阁票拟被驳是很严重的事情。
若给不出具体缘由,俨然就是在打张居正的脸,依照张居正的脾气,定然是要请辞的,且是很难劝回来的那种请辞。
就在这时,小万历率先开了口。
“众卿,朕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并不等同于朕同意光复太祖《大诰》之法,此乃朕给予周夫子的特例,其冒死告状,全为百姓,朕不能凉了此类百姓的心!”
听到小万历的解释,众臣都觉得有些苍白。
这种特例不能开。
并且此事当下还只是一县之事,还不值得皇帝亲查。
官员们都觉得小万历此举有些任性,都等待着张居正训斥小万历一番。
这时。
最前列的张居正站了出来。
“陛下,《大诰》之法多数已融于《大明律》中,自然没有必要复兴重启,不过陛下认为此乃给予周夫子的特例,臣无异议。”
“臣细想之后,觉得是臣考虑不周,此事涉及新政,即使是一县之失,也是天大的事情,陛下亲见周夫子、亲查此事,臣认为并无不妥!”
听到这番话,诸多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一向严谨的张居正竟允许小万历如此任性做事。
就在有官员即将站出来之时。
吕调阳率先站了出来,其高声道:“臣附议!”
“臣亦附议!”张四维也站了出来。
顿时,官员们都没有站出反对的想法了。
三大阁老与小万历想法一致,且在朝堂率先表态,显然是商量好的。
此时反驳,已无意义。
小万历环顾四周,见下方官员皆无异议,当即挺起胸膛,高声道:“众卿,丈量田亩之策与一条鞭法,皆为大明国策,无论是谁敢歪曲国策,投机取巧,打百姓的主意,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