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此尽心查案,为朝廷谋田,目的就是入阁。
大明官场有海瑞这样的“完人”,也有殷正茂这样的“老油子”。
其实无法说谁对大明的贡献更大,唯有放对位置,才能彰显出他们的价值。
而目前。
殷正茂与海瑞在朝中的位置,显然是正确的。
……
三月十五日,清晨。
大明科举殿试之日。
小万历亲至皇极殿,百官如常朝一般,左右站立。
四百八十名中试者被礼部官员引至皇极殿外的丹墀(红色平台),东西向列队,朝北而站。
随即,小万历颁赐试题,令内侍置于策案之上。
中试者们当即行五拜三叩之礼。
殿外响礼乐,鸣鞭炮。
这番流程走完后,小万历与百官先后退朝。
然后,锦衣卫置试桌试椅于丹墀,礼部官员分发策题,中试者们跪受策题后,便开始答卷。
殿试正式开始。
此刻。
巡考官王锡爵很是兴奋地望着考生们脸上的表情。
他觉得,考生们看到这道殿试之题,脸上的表情绝对会非常丰富。
因为换作当年参加殿试的他,来答这道题,都不一定能答得合格。
果然。
不到片刻,便有多名考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小万历拟定的这道殿试题足足有一百多字。
但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以河南假丈田之事为例,详论加征田赋之利弊。
许多考生都猜到殿试可能会考近日的河南假丈田之事,但他们将考题重点押在了丈田法的意义与价值之上,根本没想到会考加征田赋之利弊。
此题的难度在于——
在很多考生眼里,加征田赋乃是朝廷国库窘迫时,最快的救急方式,非常正常。
但若结合河南假丈田之事,此类用假步弓变相导致加征田赋之事,显然是不可为之事。
这让许多考生都不知该如何动笔,皇帝到底是想让他们答利还是弊,很难决断。
虽然殿试之题都是言之成理即可,没有对错。
但此道题的切入点非常难写,论据也非常难以引经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