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有人奏称突厥前来侵扰,李渊这才改变了生气的面容,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腰带,与他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李世民知道这不过是父皇在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虽心中满是委屈,但为了大局,还是顺从地应了下来。
武德七年(624 年)9 月 9 日,李渊颁布诏书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由豳州出发抵御突厥,在兰池为他们饯行。
每一次发生敌情,李渊总是毫不犹豫地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李世民也总是不负使命,一次次凯旋而归。然而,在战事平息以后,李渊对李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了。他的心中,渐渐被疑虑和不安填满,总觉得李世民的势力日益壮大,对自己的皇位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武德九年(626 年)6 月,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的嫌隙越来越深了。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紧迫,他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若有变故,可退守自保。于是,他精心谋划,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张亮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变化,并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以此来赢得这些豪杰的支持。
李元吉得知后,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扳倒张亮、进而打击李世民的好机会。他立刻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
面对法官的审讯,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能让他吐露半个字。由于朝廷没查出任何把柄,便只得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这一次,李世民看似又逃过一劫,可他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的矛盾却愈发不可调和。
之后,一场更为阴险的阴谋悄然展开。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夜间设宴邀请李世民,表面上热情款待,实则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端起酒杯,正欲一饮而尽时,突然察觉到酒中似乎有些异样。他眉头微皱,心中暗忖:“这酒的味道有些不对劲,难道其中有毒?”然而,他深知此时若轻易表露出来,恐怕会引起众人的警觉,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