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诚意打动了契丹、奚等部落的首领。他们看到了唐朝的强大与稳定,也看到了在唐朝庇护下能够过上安稳生活的希望。于是,先后转而归附于唐。太宗皇帝对他们的归附十分重视,赏赐甚厚。不仅赐予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丝绸布帛,还为他们划分了肥沃的土地,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部落习俗和自治权利。在唐朝的扶持下,契丹、奚等部落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安居乐业,对唐朝感恩戴德,纷纷表示愿意为唐朝效力,共同对抗突厥。
北面的回纥、薛延陀等部落,一直是突厥“以制北荒”的依靠力量。这些部落在突厥的统治下,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内心却对突厥的横征暴敛充满怨恨。颉利可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向他们征收沉重的赋税,掠夺他们的牲畜和财富,使得这些部落的生活陷入困境。终于,他们不堪忍受颉利可汗的压迫,先后脱离了突厥的统治。
脱离突厥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了对抗强大的突厥,回纥、薛延陀等部落审时度势,选择与唐王朝结成同盟。他们深知,唐朝不仅实力强大,而且有着开明的政策和广阔的胸怀。李世民对回纥、薛延陀的投靠表示热烈欢迎,他派出使者和军队,与这些部落共同商讨对抗突厥的策略。双方在边境地区设立了联合军事据点,定期举行军事演练,互相交流军事技术。唐太宗的这一举措,使得突厥面临三面夹击的不利局面,逐渐改善了双方的战略态势。
这些战略举措的顺利推进,让李世民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朔方和恒州。朔方的粱师都和恒州的苑君璋,都是突厥颉利可汗一手扶持起来的割据政权,两地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朔方扼守着北方的重要通道,是突厥南下进攻中原的关键节点;恒州则在关中地区的北方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如同一道坚固的防线,保护着突厥的后方。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