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也对他刮目相看:“哦,很少有人知道猪鬃是战备物资,现在依旧还是我们商州最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连我们皮革制品都是顺着猪鬃生意展开的。”
三四十年后的资讯发达,随便都能搜索信息,很难理解之前几百几千年都是隔行如隔山。
改委会成员在小警察的带领下给领导的见识广博鼓掌!
让卫东瞄他眼,确认不是架秧子,单纯的是大家真有点佩服。
他就来不及懊恼皮鞋没得做,先绞尽脑汁的给科普下:“一战、二战的大炮炮膛、军舰坦克的机械设备,都需要猪鬃这样软硬度刚刚好的材料来做毛刷,据说全世界也就蜀川一带最好,所以成了欧美跟东瀛汉斯都争抢的好东西?”
厂领导说起来更自豪:“对,差不多是这样,猪鬃的独特韧性,对于被灰尘污染、生锈的机械零部件或炮膛清理非常有效,整个蜀川、包括蓉都那边养的猪最后都到这三峡口来屠宰、取毛、预制,然后以高品质的外贸货打包顺水发到沪海、hk卖给全世界,二三十年代就建立了国际质量标准,最高时期占据全世界95的份额。”
甚至顺手指了指桌上的电话:“三十年代整个蜀川,只有蓉都和商州有电报局,江州都没,就因为这猪鬃生意,但陪都时期就把重心转移到江州了。”
然后再指指窗外:“猪鬃卖得好,跟洋人洋行打交道多,其他各种外贸生意顺着都展开来,肠衣专卖给大嘤做红肠,做猪肉罐头卖给东欧苏廉,肠衣厂、制革厂、皮毛厂、罐头厂都是这么围绕生猪建立起来的。”
其他改委会成员都惊叹,大多也不知道集中在城边这片厂区居然主要是做外贸的,正在讨论是不是因为过去十多年的原因有点断档?
让卫东却立刻注意到里面那个词儿:“从我们这里做罐头到东欧、苏廉,早就开始了?怎么会非要我们这里的罐头?”
金色传说里,老尤不是用多少火车皮的午餐肉罐头去换回了飞机么。
难道根子在这里?
这条线是怎么搭起来的?
人家解释:“我国的罐头是从抗美援朝的时候大量开始建厂投产,全国统一规划,各地根据产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