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还用手比划起来:“那食堂里的桌椅都是统一的,每张桌子上还摆着醋瓶子和辣椒罐,可见是处处为工人们着想。”
听着父亲的描述,宁涵凤心中涌起一丝期待。想象着日后嫁过去,自己是否也能参与到庄子的事务中去。
思及此,她不禁想起前些日子林文昂来访的情形。那日他送来节礼,在祖母的默许下,她得以作陪。虽然没说上几句话,但那种心悸的感觉至今难忘。
她还记得,那日林文昂谈起庄子上的事务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说起改良酿酒工艺的想法,说起如何让工人们住得更舒适,说起要把庄子办成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地方。
正说话间,老夫人的贴身嬷嬷匆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她快步走到老夫人身边,俯身在老夫人耳边低语几句。
老夫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手中的佛珠停止了转动。
宁涵凤看着祖母的表情变化,心知必是宁涵清又闹出什么事来。她抿了抿唇,想起妹妹那任性的性子,心中暗叹一声。
“祖母,”她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担忧,“不如早些为清儿妹妹定下亲事。免得她再做出什么不妥当的事来。”
老夫人叹了口气,眉头紧锁:“这丫头太过任性,几门好亲事都被她推了。前些日子那个翰林之子,家世清白,人品也好,偏偏被她说人家长得太瘦。”
宁涵凤眼珠一转,想起了什么:“听说大弟身边有几位品学兼优的同窗,不如从中选一位?虽说现在还未显达,但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这番话令老夫人眼前一亮,她放下手中的佛珠:“凤儿说得在理。这倒是个好主意。”
“若能择一个家境清白,却略显拮据的书香门第,”宁涵凤继续道,声音轻柔却字字有力,“既能保全清儿的体面,又能让对方感念宁家的提携之恩。这样的人家,往往最知恩图报。”
宁家大爷立刻想到一人,拍案道:“文家那小子就很合适!听说他学问扎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