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7)页
    半个月后,中都的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汉人是最为重视教育的民族。
    赵朔在山东、河北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已经七年了,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自然开始注重对子弟的教育。
    武的方面,各大城池内武馆林立,教的不是什么花拳绣腿,而是骑马射箭厮杀的本事。
    废话,谁不知道府兵可以免税?
    谁不知道,八旗兵的优厚待遇?
    勤练武艺,先成为府兵,后成为八旗兵,就是普通百姓最清晰可见的阶级跃升路线。
    赵朔麾下伤残或者年老退役的蒙古将士、八旗将士最受欢迎,其次就是原金国的退役老兵,就连南边宋国的老兵都过来分一杯羹。
    村里虽然武馆甚少,但是有府兵。府兵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训练这些府兵的,自然是赵朔麾下的正规八旗军。这些府兵学了战阵厮杀的本事,闲暇时也会教村里的孩童、少年们,顺便收取一定的费用贴补家用。
    西征将士们回来后,更是掀起了一阵习武的热潮,连马匹的价格都骤然陡增两成、
    当然了,这马匹价格上涨的风潮,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赵朔的抚桓昌三州战马的数量已经恢复旧观,足足有八十余万匹马。赵朔直接将十万匹马向山东、河北发卖,这两个省的马价应声而落。只是边境还需要加强巡逻,严禁有人向金国走私战马。
    总而言之,河北、山东二地现在习武成风,无论是选为府兵,还是从府兵选为八旗兵都越发严格。
    这也是赵朔移民甚是容易的原因之一。
    没办法,太卷了,连当上府兵都那么难,何况成为八旗兵,去域外建功立业发大财?倒是移民,只要家中有青壮就行。第一批移民没选上,这不是还有后来几批吗
    到了西方之后,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日常生活,都会比家乡强上许多。
    文的方面,河北山东的百姓也不会轻忽。
    只要考中就有官做,光宗耀祖,对于家境富裕却身体素质不强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赵朔的科举与以往的科举不同,不需要皓首穷经地读什么四书五经。
    第一次科举时一切从简,只是考了策论和数学。
    第二次科举
第(1/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书?我凭啥给女主发金手指重生十六年前,我开局拯救领导我有一尊炼药炉藏心引诱!腹黑大佬暗宠作精美人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觉醒小娇妻,不甘命运嘎嘎乱杀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偏执首辅命太硬,得盘!女帝,县令是假的,县城也是假的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