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没关系。
现在他的海军只是刚刚开始组建而已,先仿造出荷兰远洋船只再说。
另外,赵朔看到后世网络上一个观点,华夏古代船只抗风浪的能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采用卯榫结构。
这种结构几乎不用钉子,堪称巧夺天工。不过用在远洋船只上,纯以木材卯榫组合的船只,就不如简单粗暴用钉子组合的船只坚固了。
赵朔也不知道这个观点对不对,交代张林和张世杰造船时进行一些试验,看看什么部位用卯榫结构好,什么部位用钉子好。怎么坚固就怎么来,完全不必考虑钉子的成本。
另外,赵朔还发了一道旨意给西都的郭德海,让他现在就开始砍伐黑海沿岸的巨大橡木,为日后造橡木巨船做准备。
刚砍下的木头是不能用来造船的,至少得经过三年的阴干。
现在就得开始未雨绸缪了,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另外,赵朔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记载。
四百多年后,罗斯人和土耳其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亚速海海战。
在这场大战中,土耳其人集中所有的火炮,向罗斯彼得大帝的指挥舰猛轰。结果,这些炮弹刚碰到彼得大帝指挥舰的舰体就被反弹出去,彼得大帝的指挥舰连中数弹,却丝毫没有受损。
原来,这艘战舰是用罗斯沃罗涅日地区的“刺橡木”制成的。这种特殊的橡木表面泛紫黑色,看上去平平常常的,却坚硬似钢铁。
后来,彼得大帝把这种神奇的刺橡树封为国宝,派兵日夜守卫。沃罗涅日市,也因此以俄国“海军的摇篮”的名号载入史册。
这种刺橡木的坚固程度未必就在铁力木之下,开采起来可比铁力木容易多了。
现在到底有没有“沃罗涅日”这个名字,赵朔也不大清楚。
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术赤,告诉术赤沃罗涅日的大致方位,请术赤帮忙寻找。
当然了,即便只有普通橡木也已经能够造远洋船只了。找到了这种神奇的“刺橡木”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找不着也没关系。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眨眼间就是十个月之后。
张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