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觉得郑成功实在是太年轻了。
不过他其实也理解朱慈烺为什么非要派这么一个人去,毕竟皮岛孤悬海外,所以一定要派一个自己极为亲近的人去才能放心,以避免君臣相疑。
不然要是导致最后再发生之前毛文龙的事件,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又好似想到了什么,无奈的摇了摇头。
因为他知道朱慈烺早就做好了决定,之所以要跟他说,只是跟他打个招呼而已。
无论他同意与否,朱慈烺都会这么干。
既然如此,他又何苦在纠结这件事情?
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
“行了,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反正朕也改变不了你的决心。”
至此,这件事情就算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当然,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
朱慈烺接着又说道:
“既然朝廷肯定了毛文龙之前的战略意义,也定了袁崇焕的罪,那么就必须要为毛文龙平反了。”
“不然那些即将要去朝鲜驻军的将领和士兵们肯定会不安心的。”
崇祯想了想,然后点头道:
“确实如此!那边为他平反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一直都没有给毛文龙平反,这其中涉及很多的原因。
包括政治考量、个人性格、朝廷局势等,具体可归纳如下:
首先毛文龙是被袁崇焕以十二大罪擅自杀害的,而袁崇焕后来又被崇祯定为通敌叛国的罪人。
这个时候若为毛文龙平反,等于间接承认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冤案,进而可能动摇崇祯对袁崇焕案的定性。
其次就是皇权威严的问题,要是帮毛文龙平反的话,这就意味着崇祯主动承认他是错的,当时的崇祯敏感多疑,所以他不愿意承认这种错误。
再者就是毛文龙自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他虽然一直在牵制后金,但也存在虚报战功、不听调遣、私扩势力等问题。
这就导致崇祯对毛文龙本就有所怀疑。
最后,就是因为一些文官的阻挠以及明末各种局势的压力,最终导致崇祯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去为一个死去的武将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