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接到军队调令问卷。
“十年之期已到,是否愿意留存在军中,继续效命下一个十年?或者,可选择退伍回乡,朝廷会根据个人情况,发放一笔退伍金?”
许多士兵都愣住了,你不说,他们早就忘记,居然还有这档子的规定?
“什么?参军入伍难道不是终身制的吗?”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官兵,都是实行终身制。
秦汉时期采取全民服兵役制度,男子23岁起需服役2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在边疆或京师,期满后会转为后备军(更卒),一旦发生战事要听取临时征调。
隋唐时期,实行“府兵制”,21岁入伍,60岁退役,平时务农,轮番到京师或边疆服役。
宋朝的“禁军”,一旦入伍,通常长期服役直至老弱。
元朝部族军世代为兵,不得转业。
明朝的“卫所军户”(旧),军户世袭,父死子继,相当于实质终身,外加家族连带。
以上,基本属于终身制,一旦你参军入伍,军人这个身份,是摆脱不了的。
那有没有不是终身制的呢?
有,就是在东汉末年的“募兵制”,如曹魏的青州兵,服役期取决于契约或战事需求,相当于雇佣兵吧。
正因如此,怪不得士兵们如此惊讶。
他们原本以为,那则告示只是说说而已,真没当真。
这次朝廷要清退的士兵,主要集中在天锋营和天涛营。
天威营属于特殊兵种,培养一个飞行员和炮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的。
凡是特殊兵种,都要签署一份“终身服役”的协议。
而天锋营那群普通步兵,就教会他们如何开枪射击,走了就走了吧,对朝廷没有多大损失。不过开坦克的那批人,属于特殊兵种。
天涛营也差不多,普通水手和士兵,依旧要面临清退,开宝舰的属于特殊兵种。
朱祁钰定下了指标,必须清退30以上的士兵。
为什么非得这样做呢?
原因只有一个,军队如果想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士兵必须要年轻力壮,军队要维持新鲜血液循环。
你不能指望一群年老体衰的士兵,为你上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