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99的士兵都不愿意退伍,他们要为大明强盛复兴,奋斗终生!
放在过去,应该属于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在正统年间,军户为了逃避兵役,百人队伍实到一二人。
真的是“谁爱干这苦差事,谁干!”的态度。
现在倒好,完全反过来了?
于谦挠挠头,他表示很难办。
其实他心里也不希望清退这群士兵,毕竟人家又没犯错,勤勤恳恳的每日训练,打仗时又勇猛无比,一个比一个冲得快,干嘛要赶人家走呢?
但是,君命不可违,他只能想办法解决“士兵不愿意走”的棘手问题。
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还是有点难为人了。
于谦只好硬着头皮上谏,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君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呀,目前军中,仍有大量战士们没有参与实战,对于他们而言,未必不是此生一大憾事。”
于谦从各个角度分析,试图去说服皇帝。
然而,朱祁钰铁了心就要清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铁律的形成,一开始是有点痛苦的。
更何况,他只是要求清退百分之三十的人而已,又不是所有士兵都得走。
朱祁钰狠狠地教训了于谦一顿,让他自己看着办,朕只看结果。
于谦重重的叹了口气,没办法,只能照做了。
于谦认真分析了士兵们不愿意退伍的原因,也亲自询问过退伍士兵的想法。
其实,在每一个士兵参军入伍之前,均有明确告知。
“如果在规定年限内,超龄没有晋升为士官的,都将面临清退的风险。”
只是那群士兵,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
在明军内部,晋升士官主要看个人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军功。
那么,在和平时期军功哪里来?
就是通过每年三次演习,红蓝双方对抗,表现优异者,可以晋升为士官。
总会有一部分人日常摸鱼的,觉得反正是演习嘛,混混就行。
现在好了,士官是不可能被清退的,只有普通士兵会有几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