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管朝廷的课役这些,专心的给李家打工,李家给的待遇还不错,佃户子弟甚至也能去读三年书,免费。聪明点的,还能被选中进一步的委培,到时就能去做商铺伙计等,将来有可能成为掌柜、管事。
李家对于自家的佃户部曲,也并不强迫,愿意走的听任自由,还可以帮他们落户、授田,但基本上很少有愿意离开的。
在李家日子安稳,
而有了户籍,却未必能日子更好。
“云公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告知百姓,现在河南新定,这次授田分地是难得机会,能授分的田地也会比较多,
先到先得,一开始肯定是足额授田,后面田少了,就不能一丁百亩了。
如今落户授田,虽说可能开始日子辛苦些,但先苦后甜,将来手里有百亩田地,总比世代给人佃租强。”
“还是那句话,现在一无所有不可怕,朝廷分田授地,也会安排好大家结组合作,也会租借种子、农具等帮助生产的。”
“均田,需先量田,到时难免会与地方豪强地主产生矛盾。”云定兴给这年轻的侍中提了个醒。
涉及到田产,这就不是小事,何况是大规模的量田、均地。
李逸却只是笑笑,
“只要他们拿出地契来,就认。如果是他们的地,缺失地契的,也可以补办确权。
但是他们不前来登记确权,那些没确权的地,就都是官地,都可以拿来授田。”
李逸不怕这些豪强们这个时候隐瞒田地,你隐瞒,那这田就会被收走。你登记确田,现在虽免田赋这些,
但别忘记还有一种叫户税和义仓粮,户税是按财产来定等,田产多户税就收的多。
而义仓粮,那更是按亩来收。
“义仓粮每亩二升,”这种粮名义上不是国家税赋,是地方百姓自愿在收获后拿出一些粮食,一起储存在地方义仓里,备灾荒救寡孤的。
可实际上,这义仓粮,如今当然是要由官府甚至是官军管理。
只要地方豪强地主们如实登记,如数纳粮,李逸现在也不在乎他们有多少地,地怎么来的,一切按地契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