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基不再理他,去看荚童:“文贞兄怎么看?”
“李傕好打,若是这么放弃,我心里也不舒服。可中原这里,我们不做反应的话,朝廷会陷入被动。若是袁术、曹操劫走天子,到时候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更不利于我军。”
荚童伸手捣火,抬头看赵基脸颊:“报仇不能拖延,大司马若是有决断,我等遵从就是。反正李傕又能逃到哪里去?让他多活一年半载,也不算什么大事。”
见此,魏兴也重新组织语言:“仆也不反对复仇,只是不高兴朝廷、吕布平白占便宜。就是喂狗,也不该让他们获益。李傕与仆并无私仇,仆也不在乎他的死活,让他多活一年也可以。”
赵基不语,只是去看韩述。
韩述左右看看魏兴、荚童,就说:“袁术突然做大,就该打他。”
“说的对。”
赵基这才开口,一反之前的态度:“但这么放弃李傕,子昂心里不痛快,我也不痛快。那这样,我们兵分两路。我们这五千骑向南行军到汾阴,从这里乘船渡河。尝试进攻李傕,余下军队走轵关陉,前往河内。”
这下魏兴神情释然许多,又担忧说:“可这样的话,进讨李傕不顺,则折损锐气。士气低靡,内部人心动摇,再去中原与袁术厮杀,未免更加危险。”
赵基看向他:“所以,这一战必须胜。”
魏兴不言语了,只是点点头,他是真的不在乎下一战去打谁。
只是单纯不想让吕布、朝廷占便宜。
陈王是己方的盟友,难道不是吕布的盟友?
吕布难道没有为盟友复仇的义务?
荚童心中也有了决断,劝说:“大司马,中原吕布、曹操、袁术皆如狼似虎。不宜轻动,不妨观吕布、曹操举动,再做决定。不求后发制人,大司马越晚动兵,也就不至于陷入进退两难之窘境。”
“何以见得?”
“大司马为陈王复仇,吕布、朝廷岂会出兵助战?”
荚童假设一番后,又说:“不妨行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先打关中,同时虚张声势屯假兵于河内,作势静观中原变故。朝廷、吕布若无举动,则失天下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