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拱手俯身,高阳龙深吸一口气也是拱手:“领命。”
高阳龙不需要带队冲锋,他的任务是带着督战队负责执行战场纪律,并组织人手将伤兵拖下去。
真正带头冲锋,在锋线指挥的是李应,李应有十分丰富的临场作战经验。
高阳龙、李应返回各队,开始宣扬赵基的命令与承诺。
带着两支重装千人队缓缓前进,从各军抽来的三千余弓手也纷纷跟进。
赵基也换乘他的专属战车,铁骑队簇拥着,跟随队伍开始移动。
李应乘马在敢死队最前方,横槊压制各队前进速度,尽可能维持一条线。
敢死队后面跟着骑马督战队,再后面就是一个个弓手团队。
这场战斗,几乎是赵基从戎以来指挥最轻松的一战,以至于他可以充当一个战斗单位,而非是指挥核心。
各个敢死百人队,大小弓手团队都有经验丰富的军吏、老兵做指挥。
能做到相互配合,连携而进,哪怕只是初步、首次集合作战,也做到了彼此呼应。
而敢死一个个百人队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攻城器械,只有最为简陋的木梯,就连盾牌都没几面。
五千人组成的攻击阵列如潮水推进,给了守军极大的压力。
苏氏族长与各家的首脑汇聚门楼附近,扛不住这股压力,竟然主动开门。
墙上防守的各家部曲则开始将弓弩、矛戟向外抛弃,主动弃械。
毕竟,赵基是朝廷、天子认可的大司马,做事会有底线;而不是李傕郭汜那样的匪军。
于是乎,难题就这样甩给了赵基。
敢死兵各队眼巴巴等着,情绪躁动。
赵基只能来到阵前,对李应以及围过来的罪吏说:“我的承诺不会变,他们若是就此投降,依旧折算功勋,不减一级!一半酒水,也会给你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