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真不想刺激并加剧土客矛盾,官位、资源有限,远道而来的人,不可能吃草过日子。
但客观上这些人充实军队、行政力量后,河北军政效率、质量短期内提升,或许还真有一战击溃、歼灭公孙瓒的可能性。
能跟着袁术混,这伙人绝对不是心慈手软的人。
所以战略变化时有概率除掉公孙瓒,也有可能引发内部的空前决裂,导致河北本土士人倒向公孙瓒,借公孙瓒的力量来消灭、驱逐袁氏、外人。
总之,袁术败亡后,这些逃难士人来河北,会直接改变燕赵对立的局面。
要么一口吃掉公孙瓒,要么被公孙瓒吃掉,没有继续忍受被动处境的可能性。
比起被公孙瓒吃掉,河北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现在这种被动。
袁绍去看沮授,沮授则回答:“明公,破桎梏之机就在眼前,又何必疑虑?”
越是表现的迟疑,越等于质疑河北人的忠诚。
袁绍自然明白,遗憾说道:“此前念与袁术同宗之情,使我险些因私废公。今赵氏举西州义兵讨伐逆臣,我自当助力、声援。遣使西州,撤上党所署长吏,由赵氏遣贤良赴任。如此,可表河北心迹。”
沮授长拜:“明公英睿,料想大司马也非器量狭隘之人。”
闻言,袁绍也是勉强笑笑,或许还真能将袁熙、高干从赵基那里捞回来一个或两个。
赵氏本身就对上党没什么兴趣,否则也不会轻易放弃。
因此刚刚结束的上党冲突,吃亏的只是吕布和张杨。
随即,袁绍就问:“何人为使比较妥当?”
沮授等人有备而来,汝颖人又在许都骚乱中有不好的风评,可能与赵基那边会有些误会。
所以荀谌一副思考模样,而审配率先开口:“有赵国赵庸赵元休,精明练达善于言辞,系赵氏同宗,可以为使。”
“若无别人,就征辟此人为幕府从事,以事西州交涉。”
袁绍开口,见荀谌这边也没有异议,就又说:“稍后引此人来,我当面授予机宜、应对。”
“喏。”
审配应下,他也清楚袁绍的难处,只能口口声声以西州、赵氏来代指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