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开拔之际,关中主要迁徙人口也已进入河东地界。
当行军至陕津、三门峡之际,因降雨而止步。
雨水降在秦岭群山之北,那就意味着南阳的降雨可能会降低。
自吕布巡查军屯、宿麦长势以来七八天,南阳降雨寡少。
除了靠近河渠的良田外,其他绝大多数土地都遭受闷热暑气的侵害。
而吕布的使者秦宜禄也快马抵达陕津,他外罩短绒黄羊坎肩,头戴无绒皮帽走出临时营地。
暑气被淅淅沥沥的雨水压制,他身心清爽。
吕布对他还是不错的,南阳大姓覆灭,打包送给秦宜禄某家满门女眷,这些女眷彼此之间关系之复杂,实在是难以说清。
至于当年董卓为了分化、拉拢而送给他的杜氏,秦宜禄的感情并不深厚。
乱世中人,太重感情或细节,很容易被拖累。
秦宜禄自认是个洒脱的人,跟着赵基的卫士进入陕津的官舍。
避雨走廊下,秦宜禄才摘去避雨的皮帽、雨披,又检查身上的黑红两色搭配的鲜艳蜀锦衣袍,还掏出手巾擦拭木钉屐履上沾染的泥水。
秦宜禄等候之际,赵基正翻阅袁术的手书。
出身公侯世家的袁术,言辞直率如似轻侠一样。
论对传统经义、文学的鄙视,袁术堪称当时第一。
也不能说袁术不学无术,属于那种享受顶级教育资源,偏偏又看不上这些‘工具’,这些工具对袁术个人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
轻鄙传统经义教育的同时,自然不会用心钻研。
能知其大略即可……大胆的预测,哪怕袁术只会写自己的名字,那也是国家栋梁,谁又能质疑他?
所以袁术的手书,言辞直白,仿佛盗匪在分赃一样,毫无掩饰之意。
可惜失去朝廷大义后,赵基还怎么压制麾下野心份子?
野心勃勃的除了聪明人,还有数不尽的蠢货。
越是聪明,能权衡利弊的野心份子,那做事就越是力求稳妥。
不到山崩的那一刻,这些人不会采取什么断然措施。
而蠢货就不好预判了,可能仅仅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