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之前,成长起来的高级士人,都是海内共同认可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具有广泛的认同与影响力。
而眼前这些具有海内广泛影响力、声望的士人渐渐年老、死亡后,将很难找到合适的替补。
后续公卿缺乏海内公望,他们担任公卿又有什么意义?
对朝廷的合法性、影响力,几乎没有什么声望上的帮助。
周忠就这么在其他公卿送别下安静死亡,也能被妥善下葬,比起黄琬、王允、崔烈这些人来说,周忠的下场也不算凄惨。
起码在吕布看来,周忠已经是一种难得善终。
吕布没少干挖坟、杀人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命运、终途,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
如今就很苦恼,扬州牧的继任需要与赵基反复沟通,这不是雒都那个傀儡门下省能决议的事情。
现在更苦恼,又要与赵基掰扯司空的继任问题。
是从现有的九卿中选拔,还是暂时空置。
出于对何进、董卓死亡的反思,吕布已经不太喜欢这些公卿,甚至天子也是可以暂时交割出去一段时时间。
这段时间他也回味过来了,赵基没有实控天子、公卿,虽然让给了他,让他享受到了极高的名望加持,可凶险也伴随在左右。
特别是荆益二州奉诏,将要出兵来南阳集结的情况下,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蓄谋已久的叛乱、兵变。
把天子、公卿移交到赵基那里,吕布也不安心。
如果将天子、公卿送回雒都,双方共同派兵保护,由张杨这个老实人负责具体工作。
那么,吕布自身就能远离公卿这个危险源。
与公卿近距离相处,时间越久,各种流言滋生,吕布都有些怀疑陈宫、张辽、高顺、李通等人的立场,很担心他们成为下一个‘刺董’的吕温侯。
可这件事情影响又太大了,他甚至不敢与杨俊、妻子讨论,更不敢派遣使者去找赵基商议。
所以,他决定一步步试探赵基。
例如,这次平叛讨袁时,将天子也带上,并将公卿安置到雒都去,让公卿与天子分开,将可能存在、进行中的阴谋强行中断。
至于赵基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