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我们在看。\"安全局陈处长放下咖啡杯,\"老赵,你确定要继续这个"文物感应"测试?首长说过\"
\"那把剑昨晚就开始异常。\"赵将军调出段红外监控,画面里无人靠近的展柜中,龙泉剑每隔两小时震动一次,\"频率与潮汐变化完全吻合。\"
检测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叶徽站在门口,左手垂在身侧,血珠顺着指尖滴落。他身后躺着两个昏迷的警卫,其中一人配枪的弹匣不知何时被卸下,此刻正插在叶徽的后腰。
\"1938年4月,这把剑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日军物资仓库。\"叶徽的声音很轻,却让所有军官同时摸向配枪,\"当时剑身上有七个弹孔,现在却完好无损——你们找到了叶家锻剑冢的"补天炉"。\"
赵将军的瞳孔剧烈收缩。这是军委三号机密库里,用将官级生物识别才能查阅的绝密档案。
\"叶教授说笑了。\"陈处长笑着打圆场,右手却按下了桌底的警报按钮,\"这把剑一直收藏在\"
\"剑锷内侧有铭文。\"叶徽径直走到监控台前,染血的手指划过某个按键,主屏幕立刻显示剑身特写,\""永乐六年钦赐太监郑和",这是假的。\"他放大某个像素点,\"真品铭文用的是郑和的本姓"马"。\"
警报声突兀地响起,检测室瞬间降下防爆门。十二名持枪特警冲入房间,红点瞄准器在叶徽胸口聚成刺目的光斑。
\"都退下。\"赵将军突然喝道。他走到叶徽面前,两人鼻尖相距不到十公分:\"你怎么知道补天炉的事?\"
叶徽解开衬衫第二颗纽扣,露出锁骨下方的菱形疤痕:\"因为这个。昭和十八年,日本731部队用剑尖取走我一块皮肉做"材质分析"。\"他指向屏幕上的剑尖,\"当时这把剑的缺口,和我伤疤的弧度完全吻合。\"
检测室陷入死寂。陈处长手中的平板滑落在地,屏幕显示着刚调取的档案照片——1943年哈尔滨实验记录里,确实有个酷似叶徽的年轻人被绑在解剖台上。
雨幕·博物馆东广场
暴雨如注,叶徽的油纸伞在狂风中摇曳。这把《南方雨巷》里的道具伞经过改造,伞骨里藏着高敏度录音设备,此刻正在记录身后二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