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武大郎祖上传下来的一份卤肉秘方,经过一夜的精心炖煮和调味,今日的肉馅比昨日更加香醇入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与烤得外酥里软的炊饼完美结合,那滋味,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武大郎信心满满地准备了比昨天多出一倍的“肉馅炊饼”,挑起担子,准备出门。
黄淮也起得很早,他拦住了正要出门的武大郎,笑着说道:“武大哥,今日这张大户家的饼,不如就由我替你送去吧?”
“哎呀!大官人,这如何使得!”武大郎连忙摆手,“怎能让您做这等粗活!不碍事的,我送完张大户家,再去街上摆摊也不迟。”
“武大哥,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见外?”
黄淮坚持道,“你昨日忙了一天,今日又要早起准备,正是辛苦的时候。我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替你跑跑腿,也顺便看看这张大户家是何等光景。”
在黄淮的再三坚持下,武大郎拗不过,只得千恩万谢地将装有二十个肉馅炊饼的食盒交给了黄淮,并仔细告知了张大户家的住址和路线。
按着武大郎的指引,黄淮提着食盒,很快便来到了位于城东的一处宅院前。
这处宅院,比起寻常百姓家自然是要气派不少。
青砖砌墙,黛瓦盖顶,门前两座不算太高大却也雕刻细致的石狮子,朱漆大门虽然略显陈旧,但也比武大郎家的木板门强了不知多少倍。
院墙内隐约可见几株探出墙头的绿树,整体看来,算得上是阳谷县内殷实小康之家,但距离真正的豪门大户,却也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黄淮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谁啊?”门内传来一个略显慵懒的声音。
片刻后,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个睡眼惺忪、穿着青布短衫、约莫四五十岁、门子打扮的汉子探出头来。
他原本还有些不耐烦,但当看清黄淮一身贵气不凡的襕衫,以及那沉稳从容的气度时,脸上的不耐立刻收敛了许多,不敢怠慢,连忙将门完全打开,陪着笑脸问道:“这位官人,不知一早前来,有何贵干?”
“我是替武大郎前来送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