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
朱瞻基轻笑着回应了一声,随即转头望向印刷室里的所有工匠,高声说道:
“动手吧!”
“这小子!”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略显俏皮的语气,忍不住笑了笑。
然而他并未多言,内心却激动不已。
这份报纸虽由儿子提议,但他同样深度参与其中。
与朝堂上的纵横捭阖不同,看着报纸,朱高炽仿佛感受到自己亲手培育的孩子即将诞生。
相比之下,朱瞻基显得沉稳得多。
他不像父亲那般单纯关注实际成果,而是更在意报纸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十余个印刷台同时运作,每台配以三名工匠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为字模涂墨,一人校准纸张位置,另一人则手持毛刷,在纸张定位准确后快速涂抹,确保油墨均匀覆盖。
完成一面后,报纸即刻被取下烘干,接着印制另一面。
整个流程虽然单张耗时约半分钟,但由于采用流水线作业,实际效率远超此数。
随着首份成品问世,第二份、第三份紧随其后,节奏愈发紧凑。
“快,递一份给我瞧瞧!”
见第一份成品出炉,朱高炽立刻吩咐朱瞻基。
朱瞻基摆摆手,随即有文书送来最早印刷的那份。
报纸尺寸与活字印刷所用的字槽相同,长一尺七寸,宽一尺二寸,换算为现代单位大约为54厘米和39厘米,大小与后来的报纸无异。
材质选用的是吸墨性能最佳的麻纸。
抬头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大明皇家人民日报】
这些字是从北伐军中的朱棣处特意求来的。
虽然这位爷爷自幼未受太多教育,与太祖父类似,但登基后便成为知耻而后勇的典范。
字体虽谈不上顶级,却自带一种正气凛然的气息,极具震慑力。
这八个字特别加粗放大。
其余部分仅在各小标题处稍作强调,字体略大于正文且稍显粗壮。
出于美观与便利读者的考虑,无论是小板块还是整个报纸的大框架周围,都精心绘制了简洁的线条作为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