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5)页
:“殿下是要用混凝土为整座应天城的百姓建房?”
    朱瞻基点头回应,那些平民区的房子大多年久失修,不仅环境恶劣,还难以管理。
    但如果全部拆掉,改建成类似现代的小区,不但便于管理,还能消除大量危险建筑,同时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确实利大于弊。
    “太孙殿下,仅凭应天平民的数量,这事恐怕不容易做到啊。”
    周忱摇头,神情间带着几分难色。
    混凝土虽好,但也有成本,而应天的平民数目众多,若每家每户都拆了重建,别说是否有足够空间,单是资金投入就极为庞大,恐怕得花上几千万两银子才能见效。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过复杂,绝非易事。
    朱瞻基听出周忱可能误解了自己的意图,于是说道:“并非一次性全部拆除建设,而是先挑选一处危房最集中的区域作为试点,遇到问题也好及时调整。
    若可行,再逐步推广,在未来一两年内彻底解决之前提到的那些难题。”
    周忱闻言顿时有所领悟,点头笑道:“如此倒是我鲁莽了。”
    见周忱理解了,朱瞻基也笑了,挥手示意他无需介怀,随后从桌上一堆文件中抽出一张刚画好的图纸交给身旁的小鼻涕,让他递交给周忱,并说道:
    “你看看这张图,这是我特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楼房样式。
    这种楼共有六层,每层能建三到四套住房,一套供一家居住。
    由于楼与楼之间用楼梯相连,所以我将其命名为楼房……”
    这些图纸是朱瞻基即兴绘制的,谈不上专业,甚至有些粗糙,但结合他的解说,还是能够大致明白其中的设计思路。
    这些东西,实则是他借鉴了后世的小区住宅样式,加以调整转化而成。
    大明的建筑规制并未限定房屋的层数,仅对房屋间的数量和梁架的数量有所约束,至于层数,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就为多层建筑提供了可能性。
    再加上水泥的应用,以及大明发达的冶铁技术,制作钢筋并非难事,这样一来,修建高层建筑的最后一道阻碍也被克服。
    思索之后,朱瞻基决定直接沿用后世的楼房设计。
    一方面能够解决眼下应天府众多危房的问
第(4/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妻妾同娶:重生后我当场改嫁渣男他爹重回60:分家后,我靠打猎养活全家斗罗:我用影子开修罗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重生1958: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东北往事:我从赶山开始富甲一方方羽修炼五千年神医出狱末日堡垒:我预知未来能具现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