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点头回应,那些平民区的房子大多年久失修,不仅环境恶劣,还难以管理。
但如果全部拆掉,改建成类似现代的小区,不但便于管理,还能消除大量危险建筑,同时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确实利大于弊。
“太孙殿下,仅凭应天平民的数量,这事恐怕不容易做到啊。”
周忱摇头,神情间带着几分难色。
混凝土虽好,但也有成本,而应天的平民数目众多,若每家每户都拆了重建,别说是否有足够空间,单是资金投入就极为庞大,恐怕得花上几千万两银子才能见效。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太过复杂,绝非易事。
朱瞻基听出周忱可能误解了自己的意图,于是说道:“并非一次性全部拆除建设,而是先挑选一处危房最集中的区域作为试点,遇到问题也好及时调整。
若可行,再逐步推广,在未来一两年内彻底解决之前提到的那些难题。”
周忱闻言顿时有所领悟,点头笑道:“如此倒是我鲁莽了。”
见周忱理解了,朱瞻基也笑了,挥手示意他无需介怀,随后从桌上一堆文件中抽出一张刚画好的图纸交给身旁的小鼻涕,让他递交给周忱,并说道:
“你看看这张图,这是我特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楼房样式。
这种楼共有六层,每层能建三到四套住房,一套供一家居住。
由于楼与楼之间用楼梯相连,所以我将其命名为楼房……”
这些图纸是朱瞻基即兴绘制的,谈不上专业,甚至有些粗糙,但结合他的解说,还是能够大致明白其中的设计思路。
这些东西,实则是他借鉴了后世的小区住宅样式,加以调整转化而成。
大明的建筑规制并未限定房屋的层数,仅对房屋间的数量和梁架的数量有所约束,至于层数,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这就为多层建筑提供了可能性。
再加上水泥的应用,以及大明发达的冶铁技术,制作钢筋并非难事,这样一来,修建高层建筑的最后一道阻碍也被克服。
思索之后,朱瞻基决定直接沿用后世的楼房设计。
一方面能够解决眼下应天府众多危房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