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重来,倒是要认真看看大讨论的过程。这可是引发了全国范围,长达三个月的大讨论。
他从老王那里问来的数据,1979年底,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户约10万户。两年后的现在,统计数据就变为101万户,翻了10倍。这其中的“雇工问题”肯定是很多的。
方父听到这个数据吃了一惊,“101万户?”
都有这么多个体户了?那难怪《人民日报》都要开出专栏来讨论个体户雇佣工人的问题了。
“是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老祖宗在《周易》里就说过的。那会儿一个个都快穷疯了,又提供不了工作岗位安置这么多人。还开始鼓励个体经营,国家把掌控的资源开始下放。一个个可不得干上个体工商户么。其实相对于全国范围来说,这个数量已经很少了。1979年光是回城知青都有1700万呢!”
方明澈说完继续看了起来。讨论了快一个月,对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的问题,社会上形成了三种意见:有人主张取消,有人主张限制,有人则表示支持。
他忍不住笑了一下,这哥们也是凭借被《人民日报》点名、全国范围大讨论这件事能永载史册了啊。将来但凡提到80年代初期雇工问题的争论,他都得被提起。就是不知道这个月他吃饭香不香,晚上睡不睡得好觉。这太考验心理素质了!
坚决的反对者认为,既然是雇工经营就必然有剥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不能允许雇工剥削的,这是一个大的原则问题。搞承包,不能忘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原则。因而,绝不能允许雇工。
第二种意见否认有剥削,认为陈志雄承包的鱼塘是集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改变。陈志雄雇人帮他管理鱼塘,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劳动伙伴关系。他们的结合,是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和协作。陈志雄的收入比雇工高得多,但这种差别是合理的、正当的。对于我国城乡出现的、新的经济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支持。
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承认客观事实,陈志雄付给被雇人员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