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可不信!”
他们俩怎么还要吵起来了呢?
真不是吵架,而是探讨一个小问题。
《英雄》这部片子,用的是《罗生门》的叙事手段。
这手段的特质就是:一个故事要讲述多次。
那么,这个多次要如何区分呢?
黑泽明那个时候拍的是黑白片。
而张一谋就取了个巧。
颜色!
《英雄》是一个故事,讲三遍。
而这三遍,每一遍的颜色都是不同的。
第一遍讲述,以红色为主。
第二遍:青色。
第三遍:白色。
这三种颜色,都有其代表的意义,也就是潜台词。
可在马寻看来……光是用颜色还不够!
“我觉得应该加上一些字幕。”
马寻的这个说法,让张一谋嗤之以鼻。
“加上字幕,艺术成分立马就低了好多呀!”
张一谋这个说法其实没问题。
咱们拍电影,特别是知名导演,能不加字幕就不加字幕。
在镜头切换,时空变化这种环节里,不加字幕,这是一种高逼格的体现。
简言之:我不加字幕,就让观众看懂了,我牛逼!
可马寻心里清清楚楚。
就这部《英雄》为什么会有许多人骂?
其实只要简单看看许多骂里面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大量的观众并没有看懂嘛。
那么,为什么没看懂?
还不是因为这一个故事讲三遍,许多观众会觉得乱七八糟!
不是所有的观众都看过《罗生门》的,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国内观众根本不知道《罗生门》是什么。
于是,你张一谋不加字幕,不给观众提醒一下,那观众会觉得,你是一个故事重复拍,你忽悠我们钱呢!
但实际上,这部《英雄》的故事是很清晰的。
张一谋用的这三个颜色,都有代表意义。
红色,当时赵国被灭,赵人的不屈,在红色中得以彰显。
青色,比较平和,这实际上是领悟道理。